我国人脸识别发展现状如何,美国发展对我国有何启示

博观科技 行业动态 软硬件开发
当前位置:博观首页 > 物联网开发 > 文章详情>>

我国人脸识别发展现状如何,美国发展对我国有何启示

博观科技 2023-07-13

人脸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商业价值的技术方向,具有使用便利、设备成本低、识别自然、不易察觉、非接触性、非强制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在门禁安防、人脸识别闸机、智能相册、动态贴图、人脸美颜、刷脸支付、考勤打卡、智慧金融、罪犯识别、刑侦追查、人证对比一体机等领域。


我国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是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其中,人脸识别占生物识别技术市场份额的57.3%左右;指纹识别占21.2%左右。从人脸识别下游应用结构来看,金融和安防是我国人脸识别最主要应用领域,合计占人脸识别应用市场的90.6%以上。其中,安防占人脸识别应用市场的71.7%左右;金融占20.3%左右。


人脸识别


2020-2022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上升2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2%。其中,2022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为68.6亿元,同比上升26.3%,预计到2024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100.0亿元。


人脸识别行业


从行业应用结构情况来看,安防及金融是人脸识别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比合计超90%。其中安防领域占比约为72%,金融领域占比约为20%。


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需结合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


人脸识别与其他生物识别方式相比,优势在于自然性、不被察觉性等特点。自然性即该识别方式同人类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


人脸识别主要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人脸检测、人脸特征点提取和对比等一系列环节。人脸识别的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的高清摄像头、服务器等硬件厂商,中游的人脸识别算法软件厂商,和下游和用户对接整合人脸识别软硬件的系统服务商。


人脸识别测温系统产品已广泛研究应用于金融、司法、军队、公安、边检、政府、航天、电力、工厂、教育、医疗及众多企事业管理单位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系统将应用在我们更多的领域。人脸识别可视智能锁逐渐成为新的产品趋势,消费者对人脸可视锁的热度持续攀升,人脸可视锁也快速发展起来。


中国市场及企业


从市场结构情况来看,人脸识别相较于其他生物识别方式,具有自然性、不被察觉性等优势,在生物识别领域有着重要地位。据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是指纹识别以及人脸识别,这两种技术具备较高的使用便利性以及较低的设备成本优势,市场份额占比分别约为56%和21.1%。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突破,智能化人脸识别的发展趋势逐渐被各个行业青睐。随着国内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项目的深入发展,城市监控的高清化进一步得到普及,摄像机数量大规模增长,使得人脸识别在数据的采集上阻碍大大减小,提升了人脸识别的质量与应用领域。


随着全球人脸识别市场渗透率快速攀升,我国人脸识别产业正进入增长快车道,重要因素是安防监控、公共安全、零售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的推动,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需求市场,预测2022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67亿元左右。


脸识别市场应用已经形成了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完善产品服务,并逐步向着软硬一体化方向重点发展,如带有识别功能的人脸识别摄像头、人脸识别考勤机、人脸识别闸机、人证对比一体机等。就中国市场来看,警务系统、门禁/考勤、电子商务、社交娱乐等领域是人脸识别的主要需求领域,新零售则是人脸识别需求增长快的领域。


目前,全球人脸识别专利受理主要分布在中国,人脸识别专利主要受理局55911家;美国、日本、WIPO、韩国分别有20552家、17517家、8835家、7867家。


国内主要的人脸识别企业有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新崛起的“新势力”,也有老牌的安防及上市企业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川大智胜、欧比特等。同时,国内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陆续进入这一领域,通过、自研等方式获取市场话语权。


美国人脸识别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生物识别市场,2009年规模达到10亿美元左右,除了商业用途比较普及之外,政府也是生物识别技术最大的用户。“9·11”事件后,全美115座机场和14个主要港口设立了“美国访客和移民身份显示技术”系统,可以进行指纹识别,及虹膜识别、面部图像扫描以及掌纹识别等。而27个免签证国公民前往美国,必须持生物识别护照。为了加强安保防范,国土安全部投入100亿美元实施了大规模美国访问(US-VISIT)计划,开展生物识别系统的研究。该计划具有生物识别数据的收集和储存功能,并为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目前,每天约有3万名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授权用户查询US-VISIT的数据。


在人脸识别方面,2022年美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37.8%左右,是全球主要的人脸识别市场之一,市场规模约为22.68亿美元。


美国人脸识别市场目前拥有众多小型供应商和提供解决方案的少数知名市场参与者;因此,市场适度分散,在投资和并购活动方面竞争激烈,其中Panasonic Corporation、NEC Corporation、Aware Inc.、Gemalto NV(Thales Group)、Cognitec Systems GmbH是在美国人脸识别市场运营的主要公司。未来几年,随着市场上大量供应商寻求并购,预计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人脸识别是根据人的脸部特征自动识别或验证个人身份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出于对人脸识别技术可能侵犯隐私、自由等基本权利的担忧,及因技术不成熟可能导致的歧视风险,美国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采取了谨慎态度。目前,美国还没有专门的联邦层面立法,一些州如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出台法律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进行规范。这些立法提出了严格限制人脸识别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对基于人脸识别作出的重大决定进行人工审查、测试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性等措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脸识别技术与应用现身公众视野,其中不少引发舆论争议。2021年央视“3·15”晚会上,一起人脸识别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议论。某卫浴品牌多个门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摄像头违规窃取人脸数据。一旦顾客进入门店,就会被摄像头抓取并生成自动编号,顾客人脸信息被偷偷获取。“换脸”、“偷脸”、“丢脸”现象层出不穷,除了人脸识别技术本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还有商家对于人脸识别的滥用和不负责外,以及技术的滥用。南方都市报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在调研中,64.39%的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被滥用的趋势,20.13%的受访者认为没有,还有15.47%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


美国联邦立法及州立法主要从人脸识别数据收集和使用、商业使用人脸识别的情形和限制、防止人脸识别技术被政府滥用等方面,对人脸识别技术予以规范。美国立法中提出的人脸识别技术测试、人工审查、严格限定持续监视情形等都对我国是很好的借鉴。


郑州博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科技类物联网开发软硬件定制化方案服务商、也是中原地区领先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共享换电柜、智能充电桩、共享洗车机、物联网软硬件等服务平台的方案开发与运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已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经过10多年的业务开拓,公司已经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业务遍布全国的经营格局。


上一篇:以“小”破局!数字赋能,智慧城市正跨越“从0到1”迎向未来 下一篇:沉浸式看电影!VR头显或取代3D眼镜,这种技术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