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科技 2023-05-05
每一个时代的进步,每一次技术的革新,使得不同的产业在演进中不断升级与进阶。
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安防产业的萌芽悄然滋生,经历了起步、成长、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等四个阶段,从无到有再到优,从看得见到看得清再到看得懂,从网络化到智能化,安防产业一直在升维进阶。
尤其是在AI的赋能下,智能安防更是成为了当前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应用覆盖了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等诸多领域,并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可以说泛安防时代已经到来。
根据Juniper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 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450亿美元,年复合高达30.26%。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安防产业早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成熟阶段。在此背景下,行业期待着新的破局,企业开始找寻新的增长极。
一、智能家居安防产品备受关注
智能家居安防产品在庞大的消费级智能硬件赛道中备受关注,消费级智能硬件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向好。
一方面,用户需求在市场初步教育后细化升级,群体自发使用意愿增强;另一方面,智能硬件迎合用户刚需,随着产品技术与性能的提升,产品实用性和智能化程度同样得到升级。
具体来看,芯片、网络和元器件上的技术突破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硬件发展。
首先,零部件成本降低和尺寸缩小使技术性能够稳定提升;其次,5G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高速网络的加速渗透将优化智能硬件使用体验。
相较于传统安防,智能安防最显著优势在于信息的即时反馈和同步,主动安全系统结合被动安全系统的部署将大大提升可靠性。
例如,Aqara全屋智能可以通过房屋各处的人体传感器和安全类传感器主动实时监测房屋状况,并及时发出警报。
据IDC数据,2021年中国家庭安全监控设备出货量增长率在60%以上,预计到2025年的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35%以上。伴随家庭安防需求的大幅提升,智能硬件细分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安防也有“芯”辰大海,产业从模拟到数字再到网络高清,直至智能时代。
每一时代的技术演进,都依赖于芯片技术的提升,其很大程度决定安防的整体功能、技术指标、稳定性、能耗、成本等。
纵观这几年,抛开传统安防企业不谈,也除了原本专注在人工智能及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外,众多行业巨头也陆续高调布局AIoT市场,包括阿里、腾讯、百度等企业近年来都纷纷展示其在AIoT领域布局的意图和相关产品规划。
二、安防与AIoT,向场景化应用推动
与以人为中心的互联网不同,AIoT是把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四大领域的技术融合起来的新型网络,在互联网连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以及人与环境的广泛互联,从而将传统“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连接范围和连接方式提升为“人、机、物”三类异构主体的联结共生和深度融合。
在未来的世界里,万物互联是必然的趋势,因此物联网的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大好。
而安防与AIoT,在物联网的“前世姻缘”中,再续写。
进入AI时代以后,最早在安防行业得到应用的AI技术是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一经推出,便颠覆了传统的智能分析算法。由于其深度学习特性,识别的准确率大幅提升,达到了可以实战的标准。
然而在初期人脸识别技术都是依附在单一产品上进行销售,只存在一些基本的业务,入布控报警,黑名单白名单报警。虽然准确率很高,但是对于用户使用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没有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所以无法实现普及。这便是只有AI,没有IoT,智能化数据只能停留在单点,所能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安防厂家都开始将AI向场景化应用推动,利用场景中一切可利用的信息和组件,形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AI让视界觉醒,让用户需求觉醒。AIoT入安防,逻辑条理清晰,事实依据显而易见。
三、AIoT安防版图下盛世“六”景
对于这一宏大且纵横交织的新产业,以安防视角重新审视,新瓶装旧酒,不绝于耳。换个思路,看看AIoT的新业态、新动能以及商业逻辑与战略导向吧。
谈及生态,或新业态,无非是将生态链更加垂直化,或烟囱化,形成所谓的自有派系或“江湖帮”。
所以我们常在采访中谈到很多头部企业本职员工不过小几万,但与之密不可分的生态伙伴们,却多之十万有余。
这些巨头们要做的是,在新产业冲击下,守旧且维新,这是在新生态、新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尝试用软硬一体、商业模式、平台、生态的方式重新整合起这个碎片化的AIoT市场。
对于这一商业底层逻辑,大多认同,中小企业也趋同。
今天,人类社会正处于新理论、新技术再一次爆发的前夜。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很多问题依然存在,但开放创新是最好的解决之道。来看看AIoT下,安企能涉猎的商业版图,将其一一拼接,才是一副盛世美景,而非昙花一现。
从对“AI 无所不能”的科幻式理解,转变成了“AI 无所不在”的应用趋势中,“云边端”是最为常见的AIoT技术架构方式。
之所以如此,因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要求更加灵活的视频智能部署和应用能力,需要三个方面的能力。
前端摄像机、边缘、中心都具备软件定义能力,支持动态加载智能算法,从而可以动态按需的在前端、边缘、中心部署相应的智能算法和应用;支持端边云协同,形成全网一体化的高效智能供给。
由此可见,“云”主要指物联网相关的云化能力平台,包括物联网平台、 AI 平台和以大数据、网络安全、区块链为代表的其他能力平台;“端”指的是物联网终端,主要包括底层的芯片、模组、感知设备、AI底层算法、操作系统等;“边”是相对于“中心”的概念,泛指中心节点之外的位置。
边缘计算则指的是将计算及相关能力从中心处理节点下放至边缘节点后形成的,靠近终端的计算能力。
框架有了,如一个人体的大脑与四肢俱全,但如何收集信息传送至大脑,并又由上而下大脑发出指令来指挥四肢的灵活自如呢?这需要如人体经脉遍布全身的一张“网”。
“网”主要指的是连接通道,及相关产品和服务。大物联时代带来的大连接数和复杂设备现场环境,使得有线连接捉襟见肘,因此在AIoT应用场景中,网络将逐步以无线连接为主。
这就是风云一时,但还只是蜻蜓点水的5G安防。
征途的大幕已开启,5G的到来将开启移动互联新时代,将承载10亿个场所的连接、50亿人的连接、500亿物的连接,超过10Gbit/s的峰值传输速率把人工智能带入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在众多安防应用场景中,以视频监控图像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安防将成为5G应用爆发的重要场景。
5G技术带来的超高速、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恰好满足了智能安防发展的强烈需求。
5G定义的三大应用场景包含:移动宽带增强、海量机器类通信以及低时延通信,可以有效解决安防中的视频监控、传感网络的通讯传输系列问题。
可以说,5G打开了AIoT在安防新的成长空间,未来如何,翘首以待吧,毕竟5G要谈及商用,荆棘密布。
在这一版图之中,安防行业的交换机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的“面子”,乘势而上、互联一切。
长久以来,交换机在安防承载的都是视频的传输,不管是模拟时代的传统交换机还是后来网络高清监控市场宠儿——PoE交换机。
通常情况下,这个“幕后”产品受到的关注较少,对于这一被冷落的窘境,新基建必然需要新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建设的底座,而这底座工业互联网必然不会缺席,将各种核心工业软件、底层实时的数据库、工业互联网终端设备以及边缘计算都将迎来新的爆发点与带来新价值。
产品贴近场景,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为用户带来全新价值,这是To B企业孜孜不倦的战略指向。“用”指的是AIoT 产业应用行业。
从核心驱动要素来看, 可分为消费驱动型、政府驱动型和商用驱动型行业。用户千千万,行业碎片化,需求均不一,场景难复制。
对于用户,不管是哪类型,都是实时贴近,步步为营,亦步亦趋才可将其纳入生态之中,形成“强硬”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偏消费驱动型的企业,尤其是智慧社区与智能家居企业,都早已布局To C市场,但这个中滋味与酸甜苦辣,本文就不细表了。
有物联网,也有“务”联网。这一概念记者在采访、走访中,看到在部分有远见的企业,在践行中。
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当今互联网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个提供业务服务的平台。
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也从最初的信息共享、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发展到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服务。越来越多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来提供,互联网上面部署的服务系统的数量和复杂度呈现爆炸性的增长。
这个现象对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不仅需要在底层技术方面不断发展,更需要对服务和服务系统提供更多的支持。
针对这一现象,服务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将推动互联网以技术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为主导。人们已经开始注重互联网的服务特性而不是技术特性。
将服务也联网,也将为安防行业几十年前喧嚣而上,只留在口头上的服务,再次正名。
服务也有很多种,涉及面也很多,从人才、商业、辅导、交互、质保、运维等。
以品质服务为例,重点关注两方面:一是需要和伙伴共同构建客户需要的AIoT升级转型的服务能力,才能满足客户更高品质的服务需求;二是持续推进服务一致性,满足用户从办公系统到生产系统,甚至决策系统的高质量服务诉求。
从交付一致性、维护一致性、供应一致性、培训一致性这四大方面推进,将服务具象化。
郑州博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科技类物联网开发软硬件定制化方案服务商、也是中原地区领先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共享换电柜、智能充电桩、共享洗车机、物联网软硬件等服务平台的方案开发与运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已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经过10多年的业务开拓,公司已经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业务遍布全国的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