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科技 2023-04-19
如今,从手机、手表、平板到电视、VR设备、机器人,各式各样的终端设备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一个新的趋势愈加明显——个人和家庭智能终端上云。那么,在云计算从互联网行业向工业、政企加速渗透的当下,能为消费级电子终端带来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IoT智能终端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IoT(物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是指通过各种信息感知设备以及各类网络接入,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做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统。物联网的实质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赋能,其应用层根据对象不同可大致分为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消费物联网主要包括个人及家用物联网,产业互联网包括工业物联网、商用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智慧交通与车联网等。
商用IoT的主要目的是通过IoT技术为传统商业领域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升级,通过IoT技术实现对用户的精准匹配,为客户提供高度适配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并提高经营者的工作效率。商用IoT具备多个应用场景,智能金融POS机、智能收银机、手持非金融设备、智能路由器、智能防盗设备等商用IoT能终端广泛应用于餐饮、零售、商超便利店、金融等场景。
2016年以后,国内物联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对于物联网建设逐渐深化,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IoT领域将进一步快速发展,而智能终端作为IoT技术的载体,其应用需求也将增加。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IoT技术迅速渗透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的频繁运用推动IoT快速发展,并不断优化和更迭,在5G、AI和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助力下,IoT产业逐渐成为信息化时代不可或缺的部分。2019年全球IoT连接数为120亿个,预计到2025年,全球IoT连接数将达到246亿个,IoT领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零售场景的智能化升级在于利用IoT技术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频率、消费商品以及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等内容,实现经营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经营效率和消费体验。
随着IoT、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加深及数据流量高速增长,行业正在持续的更新换代,推动全球网络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网络设备市场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市场规模约为490.1亿美元,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经济复苏,未来全球网络设备市场规模整体上将恢复增长趋势。
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提升,安防系统中以模拟信号为基础的视频监控防范系统向数字化、智能化的监控视频系统发展,系统设备向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拓展,智慧安防成为IoT部署的热门领域,安防行业赛道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智能化趋势下,终端厂商面临三场大考
如今,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硬件设备都被笼罩在“智能”这张大网之下,万物互融、万物智能时代正在加速来袭。
伴随极大丰富的智能终端与服务出现的还有新挑战:终端设备算力需求持续攀升,用户的数字资产激增,对终端的一致性智能化体验诉求在增加。如何应对这三重关键考验,将成为智能终端厂商接下来竞争的关键。
1、终端设备存储空间受限
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催生了大规模的用户数据,例如我们手机、电脑中动辄几个G大小的照片、办公文档等,OPPO安第斯智能云战略负责人陈晓春提到,当下行业有很多产品去解决用户终端储存问题,但云端存储无法解决用户在跨终端时“零等待”的体验需求。那么,如何让智能设备的形态、功能更加丰富的同时,使得用户的海量数字资产能够实时、多端、无缝查看、编辑和共享?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将个人类比到企业,现如今,各类企业被数字化浪潮席卷,云计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因此,终端厂商如果可以实现用户个人和家庭数字资产的云上协同,便可以最终解决数字资产互联互通的问题,但想要实现并不简单。
2、用户智能体验需求升级
手机、手表、平板以及各式各样的智能家居设备,使得用户动动嘴、划一下手指就可以打开灯、拉上窗帘。多样化的智能终端正在特定场景下重塑着人们生活、娱乐、工作的方式。
如今,终端厂商将目光从让设备更智能延伸到了协同设备的互联互通,因此,面向万物互融时代的发展趋势,如何协同好异构设备的能力,形成用户智能体验的“合力”,是终端厂商下一步发展绕不开的难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为多样化的终端设备提供一个“大脑”。让原本独立的终端设备,在“大脑”的统一管理下,做到互联互通,进而形成统一的、主动地理解用户的“智慧”,才是提升智能体验的关键。
3、虚实融合与端侧承载矛盾凸显
除了上述已经铺天盖地进入我们生活的终端设备以外,还有一些新兴设备正在悄然出现。元宇宙概念爆火的当下,VR、AR设备的热潮涌现。如今吸引全球眼球的世界杯,也不乏VR设备参与,国内VR设备头部玩家PICO就为用户营造了沉浸式观赛体验。
这一过程中,用户所处的虚拟空间等对于功耗、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端侧的计算能力很难做到。
因此,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虚实共生场景与有限的终端本地承载能力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即便现在这一特定场景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但终端厂商的准备需要更早开始。因此端云协同的初步思路已经显现。
归根结底,终端厂商已经迈入从基础满足、智能体验升级再到未来体验进阶的必经之路。究竟是为用户增加负担,还是在智能终端下一次格局重塑的过程中抢得先机,全看终端厂商接下来怎么做。
终端云化 打破桎梏
近几年,“终端云化”技术开始规模化落地,其核心思想是“计算卸载”,即将智能终端的计算任务卸载到边缘云虚拟终端处理,解决终端设备在算力和存储等方面的不足。
比如最近火爆的云游戏,使得在低配的手机、PC 端甚至智能电视上玩大型高画质游戏成为可能。
为了更好的理解终端云化的优势和特点,下面将以阿里云视图计算产品 VEC(Visual Edge Computing)为例进行说明。
视图计算VEC重点服务的是视频图像设备(消费电子、摄像头、车载终端等)上云场景,通过设备终端的标准协议接入,提供设备管理、视图处理、视图存储等服务。
“终端云化”技术打破了硬件的桎梏,其优势可总结为以下两点:
一是功能演进与终端设备解耦。
功能和性能的演进不再依赖终端设备的配置和升级,面对各种周期长、一致性差、兼容性等问题,只需要云端服务统一升级即可。
比如:VEC 服务的普通摄像头需要增加 AI 识别功能,不需花费巨资更换高价的智能摄像头,只需将接入到云端的视频流对接 AI 识别服务,简单配置参数即可。
二是高效的规模化管理。
当终端设备到达一定规模后,终端本身的管理以及终端上生产数据的管理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了,尤其是 VEC 服务的视图类设备,会产生大量的视频或图片数据,在云端基于平台进行设备管理、流处理、流存储的能力是设备端无法企及的。
视图计算 VEC 作为终端云化的典型场景,重点构建了视图设备一键上云标准化协议、截图/录制/转码/混流等流媒体处理、视图 AI、视图存储等核心技术能力,但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基于边缘云打造的架构优势。
结语
其实智能终端与云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密,从最早的信息备份,到后来各类终端推送服务,都离不开云技术的支持。如果说当时终端是主角,云就只是锦上添花的附加价值。
在「摩尔定律已死」的当下,「唯性能论」走下神坛,各家终端厂商不约而同回归到综合的终端服务体验提升后,端与云的角色,开始进入「绝代双骄」的时代。
这个过程中,人们对存储的需要从备份走向更加全面、便捷、智能的数字资产管理需求,同时具有更大规模AI模型与全局智能优势的云,凭借多设备协作、智能服务进化上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着万物互融未来的到来。
郑州博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科技类物联网开发软硬件定制化方案服务商、也是中原地区领先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共享换电柜、智能充电桩、共享洗车机、物联网软硬件等服务平台的方案开发与运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已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经过10多年的业务开拓,公司已经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业务遍布全国的经营格局。